首頁 - 面食課堂 - 詳細內容
云吞面的歷史起源
發布人:管理員 發布日期:2017/6/3 點擊數:514次
云吞面屬粵菜即廣東菜,是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,粵菜取百家之長,用料廣博,選料珍奇,配料精巧,善于在模仿中創新,依食客喜好而烹制。
云吞面是廣東地道小吃的一種。雖然面食在廣東并不是以主食的地位出現,但出奇的是大部分的廣東人對云吞面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。據考據,云吞面最早在清末民初,廣州的西關一帶出現,相傳是同治年間從湖南傳入。
當時一位湖南人在廣州雙門底(現在的北京路)開設了一間“三楚面館”(三楚即湖南湖北一帶),專營面食,其中就有云吞面。只不過那時的云吞做得很粗糙,基本上只有面皮肉餡白水湯。后來幾經改良,以雞蛋液和面搟成薄皮,包以肉末、蝦仁和韭黃制成的餡料,自成一派。
很顯然,廣州并不是以面為主食的地區。然而,廣州人卻對這碗云吞面情有獨鐘!叭骛^”因而生意紅火,不久就有許多人爭相效仿。初期,云吞面由小販肩挑四處販賣,以敲竹板作“獨得獨得”聲招徠顧客,不久便發展至成行成市。